“幺姑,今天我们终于见到您了!”8月21日,应城市义和镇季伟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79岁的王亦禹老泪纵横。他献上鲜花,又在墓周轻轻撒下从重庆丰都老家带来的泥土和井水。
王亦禹祭拜姑姑季伟烈士。
牺牲85年后,抗战烈士季伟终于与亲人隔空“相见”。
季伟,原名王德英,1914年生于重庆丰都古家店村。1938年,24岁的她告别家人奔赴延安,从此音讯全无。
在延安,她将名字改为“季伟”,后被派往鄂中抗日根据地。据应城党史资料记载,这位被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少敏称赞为“鄂中女干部中最难得的人才”的女性,曾任应城县委妇女部长兼一区区委书记。1940年9月15日,在与日伪军的激战中,她为掩护同志转移不幸中弹,后被敌人包围,为保守党的秘密,她咬舌自尽,年仅26岁。
“听大姑说,奶奶临终前还在念叨幺姑的名字。”王亦禹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家人曾多方打听,给人民日报社、中央组织部写信,联系她曾经的战友同学,却始终没有结果。而在千里之外的应城,当地干部群众将烈士牺牲地改名为“季伟乡”(现季伟村),世代传颂她的英勇事迹。
转机发生在1990年秋。应城志愿者蔡国元在季伟村办事时,老支书张焕生指着禾场边的水泥墓说:“要是有人能帮烈士找到亲人该多好。”这句话成了蔡国元三十年的执念。2019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寻找工作,通过湖北寻找抗战烈士亲人组织联系上了重庆志愿者孙桂华。
“季伟是从延安派来的干部,当时只有3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蔡国元说,线索时断时续,直到在档案中发现关键证据,并经曾志等老同志确认,才证实季伟就是王德英。2024年,经过湖北、重庆两地志愿者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季伟烈士在丰都的亲人。
王亦禹给姑姑季伟烈士带来家乡的土和水。
21日的祭扫仪式上,季伟的曾侄孙女王柳旋面对季伟烈士的墓碑红着眼眶说:“我会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报效祖国。”这位还在上初中的女孩深深体会到,课本上的抗战历史与自己家族有着如此真切的联系。
季伟烈士牺牲85年来,应城干部群众精心守护烈士安息之所,每隔一段时间便注入资金修缮陵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饱含敬意和感恩。
(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桐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熊晓峰 董雪 何博 田佳妮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