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义和镇“暖心日志” 书写民生新答卷

08-24 11:25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肖熊 吴岳川

今年以来,应城市义和镇党委政府跳出“纸上学习”传统模式,创新推行“暖心日志”新机制,组织全镇14个村(社区)的58名村干部与120名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让服务精准触达民生最末梢,在点滴行动中书写惠民新答卷。

为村民代购药品

聚焦“急难愁盼”,让服务有精度义和镇党委将目光锁定在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痛点上,以“暖心日志”为民情台账推动干部下沉一线服务。

日志里,没有空话和套话,只有“大爷家的降压药快吃完了”“奶奶屋顶漏雨需要修缮”等具体需求文字背后,是村干部每日上门敲门时的细心观察,是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承诺的郑重践行。

一本本日志,既是民情的“记录仪”,又是责任的“军令状”,让帮扶工作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上门倾听民意

做实“常态服务”,让关怀有温度村干部们日复一日将“暖心”二字写进群众心坎“每日敲门”不只是一句问候,更是对潜在风险的排查发现独居老人身体不适时,第一时间联系就医;察觉冬季取暖隐患时,及时协调解决。

“每周代购” ,不只是跑腿代办,更是对生活尊严的守护从代购常用药品到添置过冬衣物,从缴纳水电费到充值话费,让独居老人“出门难”“购物难”成为过去式。

查看煤气灶用气安全

聚力“实干惠民”,“暖心日志上的每一笔记录都透着民生温度1200余次代缴、代购服务,为困难群众卸下生活重担,让基本生活需求“不等待”,生活保障网更密开展80余人次上门体检把健康服务从“医院里”搬到 “家门口”健康守护线更近修缮32处漏雨、破损屋顶,让“住有所居”升级为“住得安心”安居安全感更足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大事”。义和镇的村干部们用脚步丈量民生温情,一次次敲门、一趟趟跑腿、一回回修缮,让精准服务润物细无声般抵达群众心坎。

如今,“暖心日志”不仅是工作记录,而且已成为义和镇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的一面“镜子”。

(来源:应城市义和镇  通讯员:肖熊 吴岳川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董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