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层企业联系点工作座谈会,邀请49家央企、16家地方国资委和50家基层联系点企业,共商基层改革路径、共享机制创新经验。会议选取全国范围内改革工作突出的10家单位进行交流发言,其中地方国有企业3家。长江产业集团旗下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会上,分享企业从濒临退市到跻身行业标杆的“改革蝶变”实践,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及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长江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功能,将双环科技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精准把脉其发展瓶颈,制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举措,打出“破障碍、强核心、优布局”的改革组合拳,全面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打造“宏宜模式”,以资本赋能产业发展
针对合成氨生产设备落后、成本高昂的痛点,长江产业集团充分运用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功能,通过“联合投资+体外培育+资产注入”的方式,实施产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成功实现双环科技转型升级。
迅速止血减负,回归省属国资序列
通过实施纾困和债务重组计划,剥离约12亿元低效非主业资产及16亿元有息负债,长江产业集团从湖北宜化集团受让双环集团70%股权,使上市公司主体重回省属国资序列。
推动体外造血,联合投资重塑产能
联合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以2.1亿元国资撬动8.86亿元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体外投资18.6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先进合成氨项目(宏宜公司)。该项目投产当年即实现营收10.73亿元、净利润1.53亿元,并定向为双环科技供应合成氨,从根本上扭转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恶性循环。2024年,双环科技启动定向增发,募集7.09亿元用于收购宏宜公司控股权,完成“投、融、建、管、退”闭环,实现了产业实体公司“产业扩能”和产业投资平台“投资退出”的双赢,长江产业集团创新探索的“宏宜模式”成为全国企业纾困转型样板。
深化改革破瓶颈,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双环科技深入推进改革,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机制,打破“铁饭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引进高端技术人才30余名,充分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经营质效
双环科技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能级跃升,累计研发投入超5亿元,布局20余项研发项目,取得授权知识产权21项。其中电池级碳酸钠技术实现产业化,成为全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苏打制备电池级碳酸钠产线,填补国内空白。公司投入13.6亿元实施联碱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预计可实现纯碱综合能耗下降28%,年碳减排8.75万吨。推进数智化转型,打造5G智能工厂,获评湖北省“5G工厂”和绿色工厂。
强化党建引领,赋能改革攻坚
双环科技以“红双环・碱先锋”党建品牌为总牵引,构建起“1+3+N”党业融合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有效转化为改革攻坚的核心动能。2024年,公司党委荣获省政府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经验被纳入国企改革典型案例库。
改革成效显著,驱动企业跨越发展
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推动双环科技经营效益实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至2024年,企业净利润合计达17.7亿元,相当于2009年至2021年13年净利润总和。企业相继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全国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荣获市级以上荣誉40余项,成为湖北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典型代表。
展望未来,长江产业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将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深入总结并推广双环科技改革经验,助力实体产业发展壮大,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