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送来了及时雨,今年又是个丰收年。”9月3日,应城市城中街道保丰村刘湾田畈里,村民陈九庆望着沉甸甸的稻穗,满脸喜色。
稻田解渴后,应城市城中街道保丰村村民陈九庆家的水稻重现丰收希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摄)
而在一个月前,他还担心自家100亩中稻会减产。
7月以来,应城市持续干旱。为解水稻之渴,陈九庆和村民们抽干了12口水塘,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血防港也见了底。
“正是水稻孕穗关键期,缺水就意味着减产。”那段时间,陈九庆每天往田里跑,看着稻禾发黄打卷,心急如焚。
“我们想从附近的大富水引水,可泵站年久失修,渠道淤塞不畅,水过不来。”保丰村党总支书记邓应辉介绍,村里2000多亩水稻受旱。
旱情发生后,应城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抗旱一线,千方百计调水保丰收。城中街道党工委书记肖斌挂帅成立抗旱专班,创新“问题清单管理法”,全力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进村踏勘后,专班锁定旱情症结:城北街道李咀水库关闸保水,下游保丰村血防港断流;范岗、下河两处泵站设备老化,冷坡和下河引水渠淤塞严重,无法引水到田。
应城市城中街道组织力量安装抽水设备。(受访者供图)
专班据此制定问题清单,明确问题内容、解决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边,专班负责人协调李咀水库放水救急,村干部按轻重缓急组织灌溉;另一边,由街道支持、村级实施,在大富水下河临时泵站安装75千瓦抽水泵,更换范岗泵站和冷坡泵站老化部件,组织群众疏浚连接大富水至血防港、血防港至冷坡泵站共3.5公里沟渠。
应城市城中街道保丰村干部检修泵站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摄)
“下河泵站建设是关键,专班负责人一线解难。”邓应辉清楚记得,7月28日,泵站建成启用,大富水的水被抽到血防港,再由冷坡泵站抽到田间,村民比过年还高兴。
应城市城中街道保丰村干涸的血防港再现一港清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摄)
然而,好景不长,因源头少有来水,沿途频繁抽水,大富水上中游断流,沿途6万多亩农田面临灌溉难。同样的问题,在应城其他河流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绝不能让农民因旱减收。”应城市防指成立5个抗旱分指挥部,市“四大家”负责人分头领衔,一线调研问题,“一张清单”管理。
解决大富水断流问题是当务之急。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大富水尾端喻家泵站附近的临时拦水坝,将坝下汉北河的倒灌水抽调至坝上,为大富水补水。
应城市水利和湖泊局联合国网应城市供电公司组建专班,成立30多人的抽水突击队。“连续3天,每天早出晚归干10多个小时,吃喝全在坝上,身上的汗没干过。 ”该局副科级干部万社宽是现场指挥,59岁的他事事冲在前。
应城市大富水喻家闸段,6台水泵将汉北河的水抽至已断流的大富水,为周边农田“解渴”。(湖北日报通讯员 何博 摄)
8月5日17时,6台水泵“嗡嗡……”作响,6条“水龙”喷涌而出。接连8天8夜,共计抽水207万立方米,大富水流域重现水清稻绿景象。
应城市大富水喻家闸段,6台水泵将汉北河的水抽至已断流的大富水,为周边农田“解渴”。(湖北日报通讯员 何博 摄)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王治峰 李梦婷 卢慧贤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