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田店李亚娜:留守岁月拼出成长“逆袭样本”

08-11 14:27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胡元

近日,孝感市高级中学2025级新生录取通知书送达田店镇初级中学学生李亚娜手中。一个清瘦却目光坚定的女孩,双手反复摩挲信封上烫金校徽。

李亚娜的家,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可她的成长故事里,却写满了“被看见”。

三年级,她贪玩、作业潦草。宋老师把她单独留下,只说一句“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那天回家,她蹲在灶台边,把橡皮擦得只剩拇指大。第二天早上,老师把她工工整整的作业贴在黑板报最显眼的位置。从此,练字成了习惯,也成了她日后中考卷面“隐形加分项”的起点。

升入初中,难度陡增。老师们把办公桌搬进教室,早餐边吃边答疑。考得好,老师提醒“山外有山”;考砸了,老师陪她一道题一道题“复盘”。李亚娜说:“他们像灯塔,照着我别偏航。”

千里之外,父母在电话那头“云端陪读”。“再忙也接电话”成了家里的铁规矩。妈妈把城市书店的畅销教辅一本本寄回来,隔着屏幕,一家人常常“云”学习到深夜。

李亚娜的笔记本,被同学们称作“藏宝图”。

阅读摘抄本里,《朝花夕拾》《经典常谈》密密麻麻;“导图墙”上,历史时间轴、化学方程式被涂成彩色;“错题本”更绝,每道题只写三行:错因、卡点、关联知识点。她笑称:“一本错题,就是一张个性化考纲。”

这套方法,让她一路冲到中考前“模考三连冠”,最终以绝对优势叩开孝感高中大门。

傍晚的田店镇初级中学操场,总能看到她和同学打羽毛球的身影。“作业再多,也要留20分钟给风。”她说,大汗淋漓之后,晚自习的草稿纸都透着光。一次月考失利,她抱着奶奶大哭。奶奶拍着她的背:“姑娘,哭完打球去。”那晚,她一口气扣了100个球,也扣掉了心里的阴霾。回到书桌前,草稿本上写着:“球飞起来的声音,好像把失败撕碎。”

暑期未半,李亚娜已给自己列好清单:读完《平凡的世界》,预习高中课程。采访结束,她递给笔者一张便签,上面是她誊抄的句子:“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字迹娟秀,力透纸背。

应城市田店镇学区负责人说,李亚娜为全镇留守孩子打了个样——留守不是标签,而是向上生长的土壤。

蝉声里,李亚娜抬头望向远处的稻田。风吹过来,稻浪起伏,像一群正在奔跑的孩子。在田店镇这片土地上,更多“追光少年”正在破土而出。

(来源:应城市田店镇    通讯员:胡元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谢进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