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爱心托管班创意课堂:“托”起多彩暑假 “管”出无限可能

07-30 18:06   共青团应城市委   彭婧

从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到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禁毒反诈等安全自护教育,再到非遗文化、创意手工实验......盛夏时节,“爱心托管班”里跃动着欢快的音符。孩子们清澈的笑声与志愿者们温暖的身影,共同谱写这个夏天最动人的乐章。

“理论+实践”的多元课堂,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走进这个特别的夏日课堂,聆听这首由童心、创意与奉献共同谱写的“夏日成长交响曲”,见证孩子们在这里收获知识、友谊和难忘的成长记忆。

爱心托管+红色教育

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爱心托管班”,武汉科技大学“许白昊班”(爱之星)支教团队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以应城籍革命烈士许白昊为教学载体,通过沉浸式教学方式,让红色教育在乡村儿童心中落地生根。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团结工人争取权益;到创办工业夜校,传播革命火种;再到领导上海工会重建,坚持秘密斗争直至英勇就义……许白昊用年仅30岁的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孩子们专注倾听这位“特殊老乡”的事迹,小小的身躯坐得笔直,静静感知许白昊为民族解放、今日幸福所倾注的一切,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一颗颗名为“崇敬”、名为“责任”、名为“奉献”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汲取红色精神滋养。

爱心托管+  防校园欺凌、禁毒、反诈

应城市新华书店在应城市新华书店爱心托管班,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课正在热烈进行。

应城市公安局民警黄梦珂围绕防校园欺凌、禁毒、反诈三大主题,通过图文讲解、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等互动形式,让安全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在防校园欺凌板块,通过短视频展示和真实案例分析,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三种校园欺凌形式(言语、肢体、网络),重点教授“保持冷静、及时报告、寻求帮助”的三步应对法,通过情景模拟,练习遇到欺凌时的正确应对方式。

禁毒板块中,带领大家一同辨别各类毒品外观形态,详细讲解传统、新型毒品特征及危害,特别强调毒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毁灭性影响,播放视频案例,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吸毒的严重后果。

反诈板块里,针对游戏账号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中小学生常见诈骗类型,以情景剧教会孩子们识别诈骗手段,重点传授“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原则。

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都获得了“安全小卫士”徽章,他们表示要将学到的安全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做真正的安全小卫士。

爱心托管+防溺水

应城市郎君镇爱心托管班创新构建"学业+安全"双轨教育体系,推出 “积分激励课堂” 特色项目,将防溺水教育、行为规范与积分奖励机制深度融合,孩子们通过参与安全知识学习、规范日常行为获取积分兑换奖品,在寓教于乐中自然内化安全防护意识。

开设 “安全小课堂”,采用生动溺水案例情景剧、防溺水儿歌等趣味形式,系统讲解溺水危险识别、安全戏水准则等关键知识,将“深水区、要远离”等安全守则融入韵律记忆;开展 “水域探秘” 实践课,带着孩子们现场识别危险水域标识,设置落水模拟场景,演练自救技能,特别强调遇有同伴溺水时正确应对方式,杜绝盲目下水营救;组织 “安全宣传员” 行动,引导孩子们用画笔绘制防溺水海报,运用漫画、标语等生动形式传递安全知识,同时带领小朋友们进社区用童趣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溺水知识要点。

通过“学-练-教”的闭环教育模式,使安全知识有效转化为孩子们的实际防护能力。志愿者们用专业知识和满满热情,构建起 “学业辅导 + 安全守护” 的双轨成长模式,助力孩子们在知识增长与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中,收获一个既充实又安全的假期时光。

爱心托管+安全自护

应城市东马坊“爱心托管班”上,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精心设计普法小课堂,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生活盾牌",为乡村儿童撑起法治保护伞。

模拟遭遇校园欺凌场景,如何勇敢说“不”并寻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帮助维权;演绎面对网络诱惑时,如何擦亮双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再现家庭场景中,知晓自己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家庭暴力说“不”!......

“小小普法员”情景剧场成为最闪亮的舞台!孩子们化身“小法官”“小律师”“小当事人”,在真实的案例中进行角色扮演。

孩子们在欢笑与思考中,不仅记住了“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遇到欺负要告诉老师和家长”等实用守则,而且在心中悄然筑起一道自我保护认知防线,法治意识的“小种子”在故土滋养下生根发芽。

爱心托管+非遗文化

在城北街道“爱心托管班”上,大学生们通过“传统技艺+儿童教育”的融合模式,让传统膏塑技艺在儿童教育中绽放新光彩。

托管班邀请非遗传承人驻场教学,采用"讲-演-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用生动故事讲述膏塑历史渊源,将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为青蛙、兔子等童趣造型,并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完成从揉泥、调色到塑形的全过程,让古老手艺变得生动可及。 

让濒危的非遗技艺在童趣创作中重获生机,以文化浸润的方式丰富儿童假期生活,创新实践展现基层文化服务温度与智慧,实现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双赢。

当膏塑编织出童梦,当许白昊精神点亮心灯,当科学的种子悄然萌发…… “爱心托管班”的故事,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应城篇章”,奏响属于他们的成长交响曲!

(来源:共青团应城市委   通讯员:彭婧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唐会军   终审核发:姜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