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快看,我的‘编钟’出来啦!”7月23日,刚完成“复刻”作品的应城市郎君镇中心小学学生们捧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同伴展示。
在应城市郎君镇中心小学暑期托管班中,学生们化身“小小考古匠”,在武汉文理学院华韵心文化志愿服务队队员带领下,用指尖温度与创意,将三星堆青铜面具、曾侯乙编钟、青花瓷瓶等国宝文物“复刻”在锡纸上,让同学们在趣味实践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孩子们将文物参考纸样放置锡纸上,小心翼翼勾勒文物轮廓,用丸棒沿线条轻轻按压、雕琢,一件作品就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大家面前。
据悉,“锡纸刻文物”课堂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做得来”的方式,让锡纸金属质感与文物古朴厚重奇妙融合,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文物知识,让文物“活”起来。
(来源:应城市郎君镇 武汉文理学院华韵心文化志愿服务队 通讯员:周雅君 匡玲娜 兰还军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赵思然 终审核发: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