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歌声、整齐的步伐、翩跹的舞蹈……在应城市黄滩镇文化站,一批文艺爱好者们经常载歌载舞,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健康运动锻炼身体。
提起黄滩镇文化站站长方艳莲,大家无不被她饱满的工作热情、爽朗的笑声、风趣的亲和力所吸引。
自1996年进入黄滩镇文化站工作以来,方艳莲在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中,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激活基层文化活力,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辖域内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从事文化事业27年来,方艳莲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文化站长、孝感市优秀文化站长等;2021年,黄滩镇获评湖北省文化艺术之乡。
完善设施“美”阵地
11月16日傍晚,家住黄滩镇镇区的张阿姨步履蹒跚地来到幸福公园文化广场,她相约几位老友,跳起了广场舞。抬眼望去,树下休闲区已坐满了人,有健身的、聊天的、带娃的……好不热闹。
自从幸福公园文化广场建好后,完善的设施,宽敞的场地,明亮的灯光使得附近的居民群众都喜欢晚上来这里健身、运动。
近年来,方艳莲充分发挥文化站的指导作用,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因地制宜,推动兴建了一批文化活动阵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文化生活。2022年,黄滩镇在幸福公园建起了集文化广场、体育健身中心、智慧书屋等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她还积极推动新建3个村农民文化大舞台、10个村文体广场等村级文化服务阵地,让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有了好去处。
“文化大舞台建起来了后,文化站经常组织活动,大伙儿别提多高兴。”广场舞爱好者赵红玲高兴地说,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应城市广场舞大赛活动中,黄滩镇代表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聚焦精品“火”文艺
建起文化阵地,关键还要开展活动。多年来,方艳莲致力于组建文化队伍,激励文艺爱好者创作多形式作品,组织辖区文艺团体开展交流,激活基层文化“一池春水”。
自2015年以来,方艳莲深入全镇21个自然村进行细致摸排,引导有特长、热爱文化事业的群众加入文艺团队。通过组织整合,成功组建了临江口村民间文工团、卢庙村民间表演艺术团、腰鼓、手拍鼓表演艺术团、旱船表演艺术团、现代歌舞团等5支乡土文化演出队伍,并组建“黄滩文艺轻骑兵”,积极弘扬农村文化、宣传党的富民好政策。
为真正“组起来、用起来、走出去”,方艳莲先后组织大家赴孝感、云梦等地参加艺术培训,邀请专业团队指导创作编排文艺节目。
舞蹈《戴斗笠的缸》在2019年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上的表演,受到一致好评。
今年6月,临江口龙舟队代表应城参加襄阳市“东津杯”龙舟邀请赛,展现了应城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
9月,在应城市广场舞大赛上,黄滩镇舞动心飞舞蹈队带来的《五星红旗》广场舞夺得桂冠。
10月,在幸福公园承办孝感市“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示范活动......
“没想到我们的节目也能走出去,还多次登上了大舞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的威风锣鼓。”黄滩镇临江口村威风锣鼓队表演者陈翠娥自豪地表示,现在村里锣鼓队队员们热情高涨,参与的展演活动也多了起来,还荣获了应城市农民文化乐园的称号。
目前,黄滩文艺轻骑兵利用闲暇时间、节假日等,累计演出1000余场,带动了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沿承传统“活”引领
黄滩镇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临江口威风锣鼓、龙舟号子、文峰塔、黄滩酱油、刘垸粉笔等源远流长、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深深植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影响至今。
2020年,黄滩镇推进实施水系连通、村庄治理等整村推进工程,一些传统老物件面临被毁坏、遗失的窘境。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艳莲当即向镇党委、政府提出收集保护方案,并带领专班进村入户宣传保护文物,抢在房屋拆迁前收集各类文物。
文峰街居民尹晓艳家是清朝时期四合院,曾被应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列为文物保护对象。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希望其将房屋捐赠出来,均被拒绝。方艳莲多方动员,打消户主顾虑。“我们收集这个房子,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份历史,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个念想。”在方艳莲的感召下,户主最终欣然同意捐赠。
2021年,凝聚着她心血的临江口龙舟水乡旅游村申报成功,该村年接待各地游客1万余人。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近年来,在方艳莲的推动下,黄滩镇对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进行摸排走访和挖掘整理,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黄滩酱油,永盛号店铺、刘垸粉笔、临江口威风锣鼓、龙舟号子、采莲船等一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并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展演活动,引导更多人走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重现黄滩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来源:应城市黄滩镇宣传办 通讯员:李游 陈子钰 一审编辑: 程国辉 二审校对:陈梦宇 终审核发:董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