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医疗保障局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惠民生

10-08 15:51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左梦如

今年以来,应城市医疗保障局以“初心如炬・医保暖民”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党建与医保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参保扩面、待遇保障、基金监管、经办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注入红色动力。

该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8次,书记讲党课3次,专题研讨13次,参与干部职工150余人次,实现学习全覆盖、无遗漏,实现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全覆盖。

该局还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持把反面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典型案例专题交流研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干部思想蜕化、行为越界的轨迹,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警醒,“底线”意识和“红线”观念进一步绷紧。聚焦党员干部及重点岗位年轻干部,组织开展“靶向式”自查自纠工作,深挖思想根源,查找廉政风险。并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切实推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该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医保待遇享受、异地就医备案流程等热点问题,精心梳理政策要点,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与“政策明白卡”。通过在定点医药机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群众高频办事场所精准投放,让医保政策从“纸上”走到“群众心里”,切实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

主动延伸监督触角,严格筛选、推荐并上报30名医保社会监督员,构建“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监管格局。在生育保障方面,实施生育津贴“即申即享”机制,并实现津贴直发女职工个人账户,实现参保职工“零跑腿、少等待”。据统计,自今年5月1日实施起至今,已为75名职工完成个人账户直发,支付金额达121.91万元,切实减轻生育家庭办事负担。在慢特病保障方面,持续推进门诊慢特病与“单独支付”药品全流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5年以来,门诊慢特病全流程网办共受理8458件,通过4253件,未通过 3790件,待审核415件;“单独支付”药品备案审核办理1701人次,高效回应慢特病患者用药需求。

通过强化党员示范、优化服务机制、压实监管责任,应城市医疗保障局持续推动医保服务从“有”向“优”转变,实现政策精准投送、基金安全运行、待遇高效兑现,真正让医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参保群众。

应城市医疗保障局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医保改革创新全过程,聚焦群众就医购药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以数字赋能、机制创新、流程再造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医保便民服务新路径,全力构建高效、透明、安全的医保服务新生态。

为保障慢特病患者用药权益,应城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全市41家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按月填报《应城市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销量前50名药品价格公示》统计表。每月25日收集数据后,经专业筛选汇总,次月即在各定点零售药店电子显示屏实时公示,让药品价格 “晒在阳光下”,方便患者自主选择质优价廉的药品与药店。扎实推进医保红色驿站建设,全面督导全市20家新建微小驿站,从驿站布局规划、标识设计到功能模块设置,始终围绕“便民、利民、惠民”核心,将红色驿站打造为医保政策宣传的“窗口”和群众办事的“便民点”。

全力推进药品耗材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与上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定点医药机构累计上传销售药品追溯码信息4379489条,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为群众用药安全筑牢“防火墙”。

创新建成全省首家“三医服务中心”,并打造突出中医药特色的中医医院店,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管理。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真正实现“就医在基层、处方可流转、买药更方便、费用能报销”的服务目标。今年1至8月,人民医院店医保结算29306人次,报销基金1392.77万元,占全市药店结算总额4173.8万元的33.3%;中医院店医保结算11664人次,报销238.23万元,占全市药店结算总额的5.71%,“三医联动”成效显著。

加快推进电子处方流转,积极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在孝感市域内率先实现视频问诊、在线问诊与复诊服务,大幅节省患者就医时间与交通成本。7月份以来,已有37家门诊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接入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平台,累计线上问诊4296人次,开具电子处方4995张,日最高处方数达178张。通过流程优化,视频问诊人均耗时由5分16秒压缩至2分16秒,日均接诊人次由不足20人次提升至近170人次,以“数字医保”助力群众就医更高效、更省心

(来源:应城市医疗保障局    通讯员:左梦如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谢进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