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记者从应城市财政局获悉,该市锚定大财政体系建设目标,以国有“三资”盘活、零基预算改革、债务风险防范为三大发力点,精准施策、协同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财政保障根基。
应城市制定印发《应城市贯彻落实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推动大财政体系建设走深走实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优化内部责任分工,通过工作统筹、信息报送、督办调度、联动协调四大机制保障改革稳妥有序;全面清查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等五类国有资产,结合应城实际,搭建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摸清“家底”。通过“用售租融”等方式,盘活资产,有效壮大了财政可用财力。
应城市打破“基数 + 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模式,以零基预算改革为抓手,倒逼财政资源向重点领域、民生实事倾斜,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开展零基预算改革业务培训,全市所有预算单位分管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等260多人参加,夯实零基预算编制业务基础。印发《关于编制2026年预算的通知》《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提示》,启动2026年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编制业务指导培训,主动上门服务,答疑解惑,解决预算编制过程的堵点和难点问题,督促单位如实申报、按时申报。建立项目入库“三硬”审核标准,以“硬政策”“硬决议”“硬签批”为标尺,严把项目入库关,杜绝“人情项目”“低效项目”占用财政资源。
应城市还坚持“防风险、促发展”并重,多维度筑牢政府债务安全屏障,严守债务风险底线。通过再融资债券、自主偿还等方式,实现债券本息按时兑付;抢抓财政部增量政策机遇,主动争取债务置换额度,减轻存量压力;在债券资金争取上,结合财力状况、债务风险情况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科学测算可用发债空间。严格筛选优质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
今年以来,应城市获批发行的债券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应城市财政局 特约记者:方应凯 通讯员:卢兵松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