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应城市委社会工作部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城市文明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双提升。8月初,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在主城区各社区深化志愿服务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通知》,系统部署志愿服务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工作,各社区积极响应、迅速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
建强队伍,夯实志愿服务基础。主城区15个社区全面组建骨干型、常备型社区志愿服务队,每支队伍规模达30至50人,累计成立20支志愿服务队。通过严格遴选热心公益、具备组织能力或专业特长的居民骨干,建立起一支稳定可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志愿服务核心力量,为常态化服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走联帮结合,推动服务常态规范。各社区深入开展“走户户、联户户、帮户户”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居民家庭,重点关怀困难群体、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家庭,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生活照料、便民维修、心理疏导、政策咨询等精准帮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月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4次,参与志愿者1102人次,服务时长约1560小时。
创新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行“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融合模式,将志愿者合理配置至社区网格,担任兼职网格员或网格志愿者,实现力量融合、信息互通和协同联动。志愿者结合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反馈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形成“网格发现、志愿响应、协同处置”的治理新格局。市开发区陈塔社区通过该机制快速解决6处环境问题和2处安全隐患,得到居民广泛认可。
文明劝导,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组织志愿者在公园景区、交通场站、商业街区等公共场所常态化开展文明行为劝导,针对乱涂乱画、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交通不文明等行为进行耐心劝导。志愿者统一穿着红马甲,以友善方式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共同维护整洁、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
暖心服务,传递城市温度。各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暖心服务。城中街道星星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最美夕阳红”公益摄影活动,为老年人免费拍照;古城台社区联合高校志愿者开设儿童暑期班,解决家长“看护难”问题。这些举措让文明创建可感、可知、可及,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应城市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行动,推动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可持续,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入坚实力量。
(来源:应城市委社会工作部 通讯员:蔡苗苗 一审编辑:赵思然 二审校对:唐会军 终审核发:熊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