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下的卢庙村毛岭湾,塘水映着晨光。8月3日7时许,村民张树金正抽水救苗,同村的易腊望却突然阻拦:“这水是我花钱买的!”争执间手机不慎落水,旱情未解,心结又生。
智慧响应,20分钟化解燃眉之急
报警信息瞬间点亮黄滩镇智慧综治中心大屏。“三户”数据库立即弹出预警:该水塘属易腊望承包,但旱情期间需统筹用水。
镇综治中心即刻启动“20分钟响应圈”,民警联动村支书火速赶到塘边。网格员调取“户户建档”信息,现场核实供水记录;驻村律师通过移动终端解析水资源共享政策。
当民警指着塘边“邻里互助公约”牌说“天旱更要心齐”时,易腊望紧锁的眉头松动了。
情法交融,一部手机见证初心
调解现场,民警捧起刚从水中捞出的手机:“走,咱去镇上检测!”在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确认手机无损后,民警趁机开解:“手机浸水能修好,邻里伤了情分难修补啊。”这句暖心话让易腊望红了眼眶。
村支书翻开“包联档案”补充道:“老张家稻田再没水就绝收了,咱们按‘抗旱用水公约’,损失村里补偿!”法理与乡情双管齐下,易腊望终于点头:“抽吧,庄稼要紧!”
共克时艰,万亩旱田映照枫桥新篇
当清流重新涌入张家稻田,这场纠纷以最温暖的方式落幕。它不仅是黄滩镇“三户”工作法在抗旱大考中的生动实践——通过“户户走到”早发现、“户户建档”准研判、“户户包联”快响应,今夏8起涉水纠纷全部村级化解;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璀璨注脚。
镇党委书记张辉在抗旱调度会上动情地说:“塘水解得了田地之渴,解不了心田之旱。只有用脚步丈量民情,才能让甘霖润进心坎。”
如今在黄滩镇,26名网格员每日巡田步数破两万,36个高清摄像头守护着万亩稻浪,“91%村级矛盾化解率”的数据在指挥屏上持续跳动,见证着三伏骄阳下,比清泉更珍贵的民心交融。
(来源:应城市黄滩镇宣传办公室 通讯员:李游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唐会军 终审核发:熊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