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水稻抽穗的关键生长期,然而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全国糯稻大市的应城正在积极应对,并通过低水高调、远水近调等一系列举措,全力缓解农作物旱情,为工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在我市喻家闸大富水段,6台55千瓦的临时机组正以每台每小时800立方米的提水量,从大富水末端向上游补充水源。有效解决我市杨河、三合、田店、四里棚、城北5个乡镇6万多亩糯稻以及新都化工、湖北云鹤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用水难题。
在南垸良种场红旗泵站,党员干部正在有序开展引水作业。工作人员通过低排闸,将汉北河的水引入垸内,采用二级提水的方式,把水源输送到五个分场的1.9万亩农田中。
自7月以来,我市气温持续攀升,雨量明显偏少,全市62万亩中稻和部分企业生产不同程度受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市迅速启动抗旱运行机制,5 个抗旱分指挥部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引导城乡各地充分挖塘水、引河水、提库水、搬远水,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应对当前旱情。
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先后从境内境外累计搬水达5000多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工农业生产的用水紧张局面,为全市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艾彦中 何博 邓子超 一审编辑:赵思然 二审校对:唐会军 终审核发:熊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