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阡陌交错的田埂、一把把竹编木刻的小板凳、一句句耳熟能详的乡音俚话,两年时间里,应城市田店镇“小田说理”理论宣讲队用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致富经、幸福经。
据悉,这支由镇村干部、思政教师、退役军人等青年群体组成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把“高大上”的理论翻译成“带露珠、沾泥土”的家常话,让党的声音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播撒、处处生根。
宣讲台搬到田埂上
稻浪翻滚,蝉声阵阵。应城市田店镇店坡村禾场边,几十把竹椅板凳围成一圈,“小田说理”宣讲开讲了,村民们闻讯而动,摇着扇子来了。
从蒲源龙滩广场的文化长廊里,到高标准农田边的禾场上;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的居民讲堂,到“村湾夜话”的庭院宣讲;从“大喇叭”清晨准时响起,到抖音号晚间直播,“抬脚就到、坐下就听、听了就懂”,成为“小田说理”宣讲队鲜明标识。
“土味话”讲清“大道理”
“乡村振兴怎么干?小田给你打个样:‘产业兴、腰包鼓,村村都有寄递屋;环境美、乡风淳,家家户户比孝顺。’”快板这么一打,禾场里笑声掌声连成一片。
为了让群众记得住,“小田说理”把政策要点编成快板说唱般的顺口溜,把“大道理”装进“小故事”。
“宣讲、文艺、互动”轮番上阵,知识抢答、情景模拟,让听众从“被动听”变“主动讲。”居民们赞不绝口地说,“过去是干部念文件,现在是小田伢们讲段子、我们抢板凳!”
把宣讲变成实事
电商培训课上,小田手把手教村民开直播,曾河村的美都西瓜一周时间销掉13万斤;医保政策宣讲后,村干部把“口袋书”送到老人床头,现场帮办代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村湾夜话”收集社情民意130余条,先后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20余件。
居民们说,以前政策在纸上,如今政策在路上、在地里、在咱兜里!
如今,党的创新理论正在稻花香里落地生根,田店镇“小田说理”宣讲队将持续深耕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让思想伟力转化为奋进动力,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时代强音。
据悉,2023年以来,“小田说理”累计开展线下宣讲82场、线上直播16场,直接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来源:应城市田店镇 通讯员:胡元 一审编辑:赵思然 二审校对:程国辉 终审核发: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