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年轻干部一线“练兵场” 激活发展新动能

07-15 14:29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王治峰、刘佳文、江宜滔

7月2日,在应城市义和镇灭漯河泵站,年轻干部杨行正在埋头试验着他的小发明,只见他将一个由电钻和万能套筒组成的装置套在启闭机摇杆上,通过电钻旋转帮助闸口快速开合。

义和镇地处湖区,传统小型泵站较多,在丰水期需要靠人力打开闸口放水,存在一定风险。机电专业出身的杨行,在师傅余社平鼓励下,发挥自身优势,将人力摇动改为电动辅助,靠自己的“微创新”解决了这一难题。

今年以来,紧扣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应城市委把锻炼干部作为出发点、解决问题作为根本点、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深入推进年轻干部“铸魂提能”工程,推动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吃劲岗位磨砺成长,用实际行动服务应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企解忧,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到位了,我们又可以全身心投入生产了!”接到湖北月新橡胶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的电话,应城市人社局年轻干部丁思伟长舒一口气。

2025年初,随着新订单激增,该企业急需补充流动资金。得知这一消息后,丁思伟立即行动,一边帮企业理清申报贷款所需材料,一边跑银行对接具体要求。3月31日,银行成功放款,企业新增2条自动化生产线,产能大幅跃升,更为村民创造了6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我们多跑一点,企业就能发展更快一点。”对于这次助企纾困行动,丁思伟感触颇深。

同一时间,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年轻干部刘雯也遇到了一件难事。在长江埠赛孚工业园,湖北华博医药因资金压力,有意转让闲置土地;几乎同时,湖北志诚化工带着用地难题也找上了门。刘雯敏锐地捕捉机遇,从“办事员”变身“跑腿员”,帮助联络对接。短短30天,一份关于土地转让的四方协议签署,两家企业的“烦心事”均顺利化解。

丁思伟、刘雯跑出的“加速度”,正是应城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体现。应城市委依托年轻干部“铸魂提能”工程,择优选派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企业一线、提供“保姆式”服务,实打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一次次“马上办”“上门办”,疏通了营商环境的“毛细血管”。

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89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67个,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为民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6月的田店镇曾河村,恒温大棚里的西瓜圆润饱满、色泽鲜艳。

但是,苦于连续阴雨,西瓜一度陷入滞销,“放又不能放,卖也卖不出。”大棚老板伍云贵忧心忡忡。该镇宣传办公室的年轻干部胡元了解后,决定化身“主播”带货。

“大棚西瓜,包大包甜!”在胡元的一声声吆喝下,7天时间,第一批13万斤西瓜就销售一空。

同镇的“90后”干部刘飞是曾河村的“派聘书记”。为配合农产品出村,他积极向上争取,6月上旬,曾河村主干道拓宽被纳入应城2025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从3.5米拓宽至5.5米。“马路更宽,村民出行更方便,西瓜销路也更广!”如今,刘飞已成为村民亲切念叨的“小刘书记”。

基层一线是最好的练兵场、大舞台。应城市以年轻干部“铸魂提能”工程为抓手,选派178名干部到基层一线最前沿,从最困难的群体帮起,从最关注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同时,深入推进“揭榜挂帅”,选择老旧小区改造、两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项目设置榜单,引导年轻干部揭榜领题、按约履责,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强筋健骨,发展引擎动力澎湃

五一期间,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应城车站副所长江珊穿梭站台不停,为来来往往的乘客提供贴心服务。

在所里同事眼中,江珊是公认的“铁娘子”,从九八抗洪的“抱树女孩”到尽职尽责的人民警察,她的故事始终激励着站里每一位青年民警,洪旭紫阳就是其中之一。

“逢年过节是最繁忙的时候,常常与家人聚少离多,但看着旅客们平安出行,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幸福”,在江珊的言传身教下,洪旭紫阳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迅速成长为青年民警骨干,从应急处突到疏导管控,事事都冲在前沿,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着“三大精神”。

在应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年轻干部陈浩正聚精会神地在联审平台上筛选着“设备更新”单位名单,总经济师彭俊伟坐在一旁,边看边指导。

从业务“小白”到骨干,陈浩在导师的带领下,已协助6家企业及相关单位通过专项申报,获批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项目资金达6000余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这些鲜活的案例,得益于导师帮带制度。近年来,应城市择优选定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意识较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担任导师,按照“工作相近、帮带便捷”的原则,对近年来新招录的年轻干部实行“一对一”传帮带,重点从政治、理论、纪律、作风、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多维度培养提升年轻干部“硬实力”。

今年以来,应城市委深入推进年轻干部“铸魂提能”工程,市级层面举办示范培训班3期,培训年轻干部137人;召开“支点建设 青年有为”座谈会,49名年轻干部为应城发展谋思路、话对策;全市80家单位结合实际开展活动380余场次、培训干部7500余人次。同时,建立年轻干部发现识别机制,储备35岁以下优秀年轻后备干部206人,持续涵养事业发展“源头活水”。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王治峰、刘佳文、江宜滔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赵思然   终审核发:董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