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投标的评标环节,一次纠错最长时间需要多久?“24小时”——这是应城市给出的答案。
该市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多点发力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打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加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助力经济发展由“筑巢引凤”向“固巢养凤”蝶变。
“你有需求,我必回应” 优化机制跑出办事加速度
2024年8月13日,总投资1783.4万元的义和镇功能城镇建设工程总承包(EPC)项目,在应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评标。
“评标环节出现了‘评委签章缺失’的问题。”项目招标人审核评标报告时发现该问题,迅速启动快速纠错机制——通过在线申请纠错、推送审核,再到评委复评,仅用1小时便完成了纠错。
“我们最怕的是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样很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增加成本。”项目招标人说,“现场及时纠错降低时间成本,加快推动了项目落地。”
按照以往的程序,类似错误纠正需要经过质疑投诉、监管部门调查处理、项目重新评标等诸多程序,变化显而易见。应城市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主任胡磊介绍:“此前招投标评标环节纠错时长一般达30天之久,现在应城已将纠错处理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
效率大跃升的背后,是机制的创新。该市发改局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省电子招标交易平台,建立招标投标活动评标环节错误快速纠正模块,制定纠错标准、设计纠错流程、建立纠错档案,完成评标纠错全过程可回溯,创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如何进一步打通发展通道,推动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应城的解题思路是:把优化营商环境当成最大的发展命题和改革命题,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目前,该市193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取水权不动产登记试点、公共资源交易评标环节错误快速纠正机制2个国家级先行区改革事项、采购人内控建设分级管理等7个省级先行区改革事项被省通报表扬。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既要有“破”的魄力,更要有“立”的担当。应城通过程序“大优化”、流程“大瘦身”、时限“大提速”等方式,把政务服务之“变”写进工作机制里、融入干部精气神,换取企业、群众办事之“便”。
“你要什么,我提供什么” 精准服务当好企业“贴心人”
3月7日,在应城市新都化工塑业公司车间内,企业代表化身“带岗主播”,将镜头对准各个工位,详细介绍企业的用工需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此次“直播带岗企业行”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39个,吸引7.14万人次在线观看,咨询互动信息500余条。
这是应城市人社局组织开展的第二期“直播带岗企业行”,活动将直播间“搬”进生产一线,以“场景化展示+实时互动”的方式增强岗位吸引力,让求职者零距离感受企业岗位环境,以科技赋能,精准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在企业生产一线直播带岗,不仅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更是我们主动服务企业、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积极探索。”应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尹刚介绍,直播带岗让招聘变得可见可信、精准高效,避免了求职者与企业和岗位之间“盲婚哑嫁”,极大地提高了“牵手率”。
今年以来,应城市人社局主动对接企业,精准摸排用工需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6场,参会企业累计597家次,提供就业岗位9362个,服务求职者8.2万人次,达成意向性用工3416人次。
与应城市人社局一样,该市各相关单位也争做企业解难纾困“贴心人”,把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给企业,让政策和服务“直达快享”。
“担心了许久的审批,没想到2月5日现场勘验,7号就完成了审批,有关部门还送证上门,真是太感谢了!”2月11日,应城市鼎欣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泽华拿着新出炉的《普通公路涉路施工许可证》,向应城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专班表示感谢。
应城市交通运输局在收到该公司提交的加油站项目在G347增设平交道口申请后,迅速响应,3天内完成审批发放全流程,还为企业提供了送证上门服务。
从“我有什么、提供什么”到“企业群众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在应城,越来越多的市直单位改变服务理念,除了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基本政务服务外,还探索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带给企业满满的获得感。
2024年3月,应城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出台文件《持续深化“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该市已有25名市领导干部包保企业75家,60个市直部门包保重点企业87家。2024年以来,通过深入一线、及时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20条,切实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你安心发展,我全力守护” 法治护航释放发展新动能
既送政策“及时雨”,又敲风险“警世钟”。4月7日,在应城市办税服务厅,数位等候办事的纳税人正捧着红蓝“双面手册”仔细阅读。
“手册里既有该享受什么,也有该注意什么,我们心里有底了!刚看了这个虚开发票的警示案例,让人直冒冷汗。我们觉得,创业不仅要懂市场,更要守好法律底线。”应城市锐天商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肖山坦言。
今年以来,应城市税务局聚焦新办企业需求,持续推出“开业第一课”系列服务举措,通过精准辅导、管服并重、全程护航,帮助纳税人快速掌握涉税业务。在办税服务厅,推出“双面手册”——蓝色页面的“惠企政策包”,梳理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多项“开业即享”政策,详细列明税收优惠政策申请路径;红色页面“风险防控包”则聚焦虚开发票、逾期申报等8类高频涉税风险,进行警示教育。
该局还同步推出“开业护航百日行动”,组建由业务骨干、法律顾问、财税专家组成的“税源团”,通过“定期回访+个性诊断”等方式持续跟踪服务,“一对一”为新办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提供从“开业”到“开票”的全流程辅导答疑,让企业在应城安心落户、快速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如何让企业投资更安心,发展有信心,进而汇聚起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你安心发展,我全力守护”已成为应城人的行动自觉。
该市公安局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推进社区警务室政务服务“延伸办”改革项目,推行“预约办、网上办、自助办、随时办、异地办、就近办”等服务政策。
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该市司法局探索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应城市人民法院深化破产重整机制改革,推动企业重组重整法律事务服务站深度运行,根据主要债权人推荐指定破产管理人,将日常生产与重整重组并进,司法与市场化手段结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维护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和社会大局稳定,盘活了企业资产。
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中小微企业开辟快速退出或再生机制,2024年以来,该局线上办理注销登记8970件,其中,简易注销2763户。
以“服务”为桥,以“创新”为翼,通过深化改革、要素破壁、服务再造,构建多维度的“惠企矩阵”,带来独有的蒲阳“营商温度”。应城正锚定发展目标,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名片、最好招牌、最强磁场。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刘艳 通讯员孙缙 兰旭明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赵思然 终审核发:谢进军 )
